编者按:8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昨天上午,有几个券商朋友询问记者中央关于文化传媒产业是否将出台什么政策,想必是因为人民日报、浙报传媒、粤传媒等文化传媒股突然飙涨。
当时记者表示不知情,只是推断“近期出台相关政策的可能性比较大,上个月关于OTT的管理政策我就认为这并非源自新版总局,更可能是网信办甚至更高层面,包括微信十条,这些都是加强管理。堵之后想必会疏,最可能的疏,就是奇葆部长四月份提出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
下午快下班的时候,谜底终于揭晓,中央深改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记者认为,这一新政将对整个文化传媒产业的发展格局带来深远的影响,大型国有文化传媒机构和企业将得到政策的扶持,整体向新媒体转型,在保证舆论导向的同时推动市场化和产业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新政给电视台的新媒体转型指明了方向,对于有线网的DVB+OTT模式重大利好;对于市场化的传媒企业来说,则可能借助混合所有制的政策,寻求与国有文化传媒企业进行嫁接和混搭方式的出路。
政策出台的背景
2011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文化体制改革的高度,提出了“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具体内容为:
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必须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要加强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重要出版社建设,进一步完善采编、发行、播发系统,加快数字化转型,扩大有效覆盖面。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打造国际一流媒体,提高新闻信息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建立统一联动、安全可靠的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完善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整合有线电视网络,组建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建设国家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创新业务形态,发挥各类信息网络设施的文化传播作用,实现互联互通、有序运行。
当然,这段文字是列在第五点“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里面,把广电网及三网融合归类到“公益性文化事业”,不免令人遗憾。
随后,成立了中央文资办。2012年初,出台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当时感觉文化体制改革以及文化产业将开始提速,甚至大文化部都有呼之欲出之意。2012年10月,国务院关于国网组建方案的批复中,提出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定位为“国有独资文化企业”,“由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广电总局负责组建和代管(待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关政策规定发布后再进一步理顺关系)。”文资办升格为与国资委并列的文资委似乎已经提上日程。
然而在此之后,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似乎放缓了,估计与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开始打老虎,重塑党的形象有关。
今年4月起,形势再次发生变化。先是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对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作了具体部署,《人民日报》刊发了其《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文章。
5月,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到解放日报社、文汇报社、新民晚报社和上海报业集团调研时指出,“报纸只有占领市场、才能守好阵地,丢掉了市场,也就丢掉了阵地。只有阵地意识或者只有市场意识,都是片面的。”当月,刘奇葆听取了新华社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汇报。
6月,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客户端上线;刘云山到人民日报调研,专门了解了微博和客户端的运营。
7月,网信办主任鲁炜到上海报业集团旗下刚刚上线不久的的澎湃新闻进行视察。同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于互联网电视开始按照181号文开始严管,连续对违规客户端、机顶盒和智能电视机进行管理。工信部对于微信等社交网络出台了10条规定。
上述连续的事件,可以说背后都是有着很强的关联性的。包括净网行动,对微博大V的整治,对于快播的查处等等。
如前文所述,对于新媒体的管理,需要疏堵结合。在一系列的“堵”之后,这次的新政就是一个给了一个“疏”的出口。
政策解读
《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详细内容尚未披露,我们先从公开报道的文字进行解读和分析。报道文字如下:
习近平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1)这次的新政,与刘奇葆《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一文在框架和主张方面契合度非常高,只是习总提出了更为具体的目标: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2)这一政策出自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这个小组成立于2012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习近平亲自担任组长,副组长为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核心组员包括国务院、人大、政协、军委、政法系统等重要部门的负责人,中宣部部长刘奇葆也在其中。其规格、力度,绝对是顶级的。深改小组今年上半年召开了三次会议,分别讨论的是2014年工作要点、职责与架构、工作计划,以及财税体制、户籍制度、司法体制的改革,都是事关顶层设计的重大议题。这次将媒体融合的议题放到第四次会议中,可见中央对此的重视程度。
3)如前所言,中广互联认为中央对于新媒体的管理采取了疏堵结合的做法。“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这里甚至将融合放在管理前面,表明对于发展趋势的判断已非常清晰,不融合就没有发展,没有市场,没有市场,也就没有了阵地。因此才会提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
4)这一政策,主要是力挺传统媒体,并推动它们整体向新媒体转型。“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在这里,用了“新兴媒体”一词而非“新媒体”,这意味着已经认识到所谓的新媒体,不过是先行掌握了互联网的先进技术和工具而已,因此后面提出“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同时,“一体发展”,意味着传统媒体要整体向新媒体转型,让自己整个变成新媒体的形态,而不是“两张皮”,不是在传统媒体不变的同时,做一个所谓新媒体的网站、客户端,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之前电视台做的新媒体网站、网络广播电视台、APP移动互联网应用等等,很多都陷入“两张皮”的窘境之中。笔者在月初《台网融合,跟谁融合,怎么融合?》一文中曾明确提出,“台网融合,是电视台的互联网化,需要一体化融合”。
5)“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这对于背景深厚、实力雄厚的国有文化传媒企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机会,甚至将出现千亿级的传媒集团。这一政策对于面对互联网正陷入一片迷茫的传统媒体给予了有力的支撑,并指明了方向。
6)这一政策的受益主体,是传统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广电是传统媒体中的主力军,但目前无论是领导视察,还是股市飘红的,目前主要是传统的报业、新华社。电视台要想抓住这一机遇,应该大胆进行改革,不仅仅是制播分离,更应该将可经营性资产剥离出来,成立传媒集团。
7)对于有线电视网络而言,究竟是媒介还是媒体,这不是定义的问题,而是自己选择的问题。现在没有必要再去纠结当年的网台分离政策,而是应该向华数学习“网络与传媒双轮驱动”的战略,通过内容、应用的集成和运营,向新兴媒体迈进。这样,才能享受到政策的红利。
8)这一政策对于DVB+OTT模式,是一个极大的利好,DVB代表传统媒体模式,OTT代表新兴媒体方向,与新政完全契合。此外,借助政策大势,广电还应该积极推动电视台与有线网的融合和创新。同时,电视台旗下的传媒集团及有线网,有望在上市融资方面获得政策支持。
9)对于视频网站等市场化的媒体,中广互联认为它们的机会在于去媒体化,更偏重娱乐性。再有,通过与国有文化传媒产业进行深度的合作甚至资本层面的嫁接,也是一个出路,像优酷土豆集团投资国广东方这样的合作,下一步将会有更多的混搭案例出现。
10)记者认为,这一新政是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子集,媒体比其他文化领域具有更强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先从媒体融合着手。而三网融合则将被进一步边缘化,本来,若以拉动经济发展为目标,三网融合就是一个伪命题。
歌华有线罗小布在中广微博中发表观点认为:中央改革小组四次会议已经列出了同仁要做作业或命题:
首先是基础理论性命题:
1,什么是新老媒体的融合发展,包括纵向融合与横向融合?也就是纵向融合什么?横向又融合什么?
2,新闻传播规律有哪些?新兴媒体发展的规律又有哪些?
3,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如何强化?
其次是方向性基础命题:
1,传统媒体的优势有哪些?新兴媒体发展的优势又有哪些?新老媒体的优势如何互补?新老媒体“一体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2,内容和技术支撑关系如何阐述?有哪些内容形式或类型需要技术支撑?技术支撑内容的机制是什么?
再者是改革类基础命题:
1,如何形成新老媒体“五位一体”(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的深度融合?“深度融合”中“深度”的内涵是什么?也就是“五位”各自融合的深度什么?“五位”纵向一体的机制又是什么?
2,新型主流媒体的多样化形态有哪些?应该具备的先进手段有哪些?应该具备的竞争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3,如何构建“四力合一”(企业实力,包括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等,以及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
最后是目标和要求类的基础命题:
1,如何科学地表述现代传播体系的内涵?如何定义或表述“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机制是什么?
2,如何“两手抓”,即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融合的抓手是什么?管理的抓手又是什么?
影视传媒法律服务——传媒律师、影视律师、影视法律顾问、演员律师、演员法律顾问、 演员肖像权律师、演员名誉权律师、导演律师、导演法律顾问、制片公司律师,制片公司法律顾问、剧组律师、剧组法律顾问、影视投资律师、影视投资法律顾问、发行公司律师、发行公司法律顾问、电影院线律师、电影院线法律顾问、广告公司律师、广告公司法律顾问、唱片公司律师、唱片公司法律顾问、音乐人律师、音乐人法律顾问、经纪公司律师、经纪公司法律顾问、明星私人律师、明星私人法律顾问。
|